文化如何進入永續發展的視野:一場以文化社會影響力為題的公共性實驗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計畫分享會 論壇側記】

撰文:繆子琳、李珮綺、共伴計畫專案|圖:黃馨儀

  現今社會逐漸興起對於「永續」不同層次的討論,「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以下簡稱共伴計畫)鼓勵民間文化組織將彼此的文化價值理念、社會經濟活動以及社會創新行動,透過共伴計畫來傳遞、發酵。本計畫由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以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劃,並攜手企業夥伴台灣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期望推展臺灣對於文化永續議題的關注,發揮文化社會影響力,與不同的文化組織價值共創,更期望透過「蔓計畫」將議題透過全臺灣各地之文化園區擴散。

 

  共伴計畫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SDGs(永續發展指標),綜整《保護和促進文化表達多樣性公約》、《文化多樣性執行準則》、《文化發展指標之方法論手冊》、《重塑文化政策:發展文化多樣性的十年》以及《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文化專題指標報告書》中的內容展開公共性的討論,以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文化社會影響力為題,串聯公部門、第三部門、常民、企業單位資源並進行跨域專業意見的討論與交換。

 

  今年參與共伴計畫的三個策略夥伴團隊-小鎮文創股份有限公司、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及微亮計畫有限公司,各自推展組織關注的文化議題與社會關懷已有半年,透過分享不同策略方案的執行過程,結合文化社會價值與影響力指標項對照,讓社會大眾可以更明確的連結團隊與其執行計畫的影響層面。

 

  分享會當日,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吳靜吉董事長、吳壽山董事、文化內容發展策進院 王詩情高級專員、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林冠文秘書長、臺灣大學政治系劉康慧教授、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陳德齡副執行長等共同關心臺灣藝文生態發展的組織盛情與會。同時邀請到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黃海鳴教授、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仲曉玲副教授以及文化銀行邵璦婷創辦人,從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等不同角度面相進行與談回應,與策略夥伴團隊共同激盪出對文化永續的更多想像。分享會內容直播連結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吳靜吉董事長)

 

(共伴計畫期中分享 與談回應:左起黃海鳴教授、仲曉玲副教授、邵璦婷創辦人)

 

團隊共伴執行方案

 

  首先登場的微亮計畫創辦人許恆愷,在共伴計畫中執行的內容是「共伴的社會設計之旅」,透過社會設計黑客松行動進行三個子議題的討論,分別是「生命設計」、「二手物的價值」以及「文化生活」,其中「文化生活」探討文化園區除了是會展演店的文創平台外,還可以如何創造並匯集更多層次的文化社會影響力,使文化園區長遠可以成為文創生活知識的終身學習場域並形成公共價值倡議。「共伴的社會設計之旅」除了期望藉由黑客松讓參與者進行計畫發想外,更重要的是記錄下參與者在團隊中發想討論、策畫協調、落地執行中的自我成長與反思。

 

(微亮計畫有限公司 許恆愷創辦人)  

 

  小鎮文創深耕於南投竹山,在關心地方創生發展之外期待藉由共伴計畫中華山的品牌促成臺灣的資源串聯平台,結合產官學界對話交流,透過資源整合與協作來強化臺灣各地區地方創生的能量並且走出國際,以亞洲作為串接國際的創生平台。小鎮文創在華山辦理四場亞洲城鄉創生系列沙龍,與共伴計畫合作辦理華山園區的文化社會影響力導覽。藉由導覽內容讓中南部致力於地方創生的工作團隊以實地探查的方式了解華山各會展演店的品牌精神如何與SDGs連結,在品牌理念與策略規劃中納入文化社會影響力與永續發展的概念。

 

(小鎮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何培鈞創辦人)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下簡稱青藝盟)從自身成長經驗出發,希望藉由藝術培力、藝術陪伴帶給青少年正面的影響,在共伴計畫中以情緒教育巡演「再見.老狼」回應文化社會影響力與SDGs中透過教育、倡議文化平權的指標項。除了情緒教育藝術巡演外,青藝盟期望透過此次共伴計畫的資源串接促使其組織進行轉型朝跨領域路線發展,使藝術教育理念得以從不同方式中被體現與擴散。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余浩瑋 盟主)

 

文化永續概念下的創新跨域合作型態

 

  在共伴計畫三個策略夥伴團隊的分享內容中,黃海鳴教授認為三個團隊透過本次共伴計畫相互合作,透過團隊間跨領域的協作擴散共伴效應令人期待,重點是在找到這樣一個實驗性作品的關鍵;仲曉玲副教授提出創意生態多樣性不能只有多元,而是指多元的互動,可以去思考群體之間如何創造更多互動與連結。而在過去在社會設計教學經驗中重新審思如何加強同理心的訓練,並將設計回歸到公共性議題以及受眾的擴散是重要的;邵璦婷創辦人從三個團隊可以如何與共伴計畫中各團隊資源及華山品牌互惠達到相乘效果進行提問,並且團隊也可思考計劃結束後如何延續、發展。在策略夥伴團隊分享以及三位與談人回應的討論中,林璞藝文總監則以營運華山的角度回應道:「華山是被注目的焦點,我們必須走出去做出一些讓大家有感的事情,在可以活下來的前提上,讓華山成為每個人的華山,公共性就會出來,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參與這個計畫」。

 

  在永續發展議題逐漸升溫的社會氛圍下,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成為國際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令人遺憾的是在SDGs 發展目標中文化永續尚未見於指標項中,文化永續發展雖非迫切、需要立即進行改善的項目,卻是社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影響。我們期待透過共伴計畫中跨領域文化倡議的團隊方案來回應,並且豐富文化社會影響力的各個層面向度。文化可以如何進入永續發展的視野?「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正在進行一場以文化社會影響力為題的公共性實驗。

 

(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林璞 藝文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