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如何與藝文團隊媒合?共伴計畫作為一種實踐方式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 專業領域業師諮詢 側記】

撰文:葉奕秀、共伴計畫專案

 

  這次共伴計劃的策略夥伴「微亮計畫」、「小鎮文創」、「青藝盟」,與促成計畫進行的重要推手之一: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王榮文董事長進行會面,著重於以企業的角度來看華山在推動共伴計畫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讓藝文團隊與企業資源進行連結等議題。

 

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CSR)計畫與社會資本活用

 

  「過去公司主要在做的是幫助既有品牌與想創造品牌的人在華山做生意,但共伴計畫則是更有系統的引進非營利組織的力量,讓這些團隊能夠把他們對社會的期待、想像,透過華山的平台發光,產生更大的影響力。」王榮文董事長指出,共伴計畫實際上也能看作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華山進行的CSR計畫,透過園區的平台,讓團隊能夠放大本身深耕議題的影響力。針對共伴計畫的策略夥伴團隊,董事長也提醒道,「團隊要想的是,要透過這個平台要對社會訴說什麼?還有你們正在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如何讓社會去理解、去支持,我想華山的角色就是可以去協助這件事」。

  關於企業如何活用社會資本的議題,董事長則提出一個「華山65+俱樂部」的構想:「我們在想能夠組一個65歲之後才能加入的資深才俊俱樂部,希望這個由有錢、有閒、有心、有知識能力的人所組成的俱樂部,能夠帶著資源下鄉幫助地方。我覺得這個組織如果能夠完成,就代表華山未來能跟地方產生更多關係和連結」,在這樣的資源聚合後,也許更能創造這些社會資本的影響力。

 

地方資源盤點是企業推動城鄉共好的第一步

 

  針對地方經濟發展,華山1914文創園區內部目前已有進駐店家正在推廣地方工藝與農作,除此之外若要透過CSR推動城鄉共好,還有什麼可能的呈現方式?對於這個問題,王榮文董事長認為首要的是資源與人才的盤點。「地方需要一些足夠有本領的人,回去後經濟能自足又願意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我們的地方需要有這種動能的人,挖掘及盤點地方人才其實是最重要也是困難的」,他説,推動地方風土經濟學的洪震宇曾指出,要先把地方的團隊找出來,團隊才能在地方使得上力的觀點,「如果我們連那一步都走不出來,地方就不會覺得有這樣的需要或沒有這樣的想法,那這件事情就永遠不會發生」。若華山要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角色,首要進行在地團隊、人力與資源的盤點,華山組成的專業團隊才能夠有著力點引入經驗與外部資源。

 

企業CSR挑選支持團隊的標準與因素

 

  企業主對什麼藝文單位有主觀的偏愛,你沒有辦法做什麼,但你可以從自己這邊創造客觀的價值或是呈現特別的影響力被企業注意」,董事長進一步強調在共伴計畫中華山作為「說客」的擺渡者角色,「華山在企業與藝文兩端都要進入。對藝文團隊來講,華山要培養自己作為一個知音、一個平台,或一個推薦者,我們擴展我們的能量帶來更多的外部知音,譬如剛才提到的高齡者俱樂部,並且讓這些人有機會跟藝文團隊碰頭,就能創造彼此的連結」,透過外在機會的媒合,能夠串起總體藝文生態環境,並有可能創造出文化與社會的影響力。

 

  線上會面的過程中,王榮文董事長也針對三個團隊現在正在推動的計畫與未來的想法提出建議。微亮計畫許恆愷創辦人指出團隊以畢業十年內的上班族為對象,陪伴他們走過生活迷惘的時光,尋找自己想做的事。除了正在進行中的社會設計工作坊,也持續的構想不同形式的計畫,希望能帶著更多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青藝盟余浩偉盟主表示團隊現在正關注組織轉型與運作問題,團隊現在正在做的事是到校園巡演,同時也在思考推動藝術教育普及化的可能性,倡議並連結藝術教師與資源進入校園。盟主也提到希望未來能夠學習如何把這些重要的價值提出論述,讓政府長官、其他夥伴也能看見這件事情的效益並且支持。小鎮文創的何培鈞創辦人則在思考是否能夠透過企業CSR與地方資源整合,建立一個讓孩子能夠認識自己家鄉的學習系統,才能穩固地方創生的基礎工程的想法。對於團隊們所面對的組織經營、計劃開拓與資源連結的想法,董事長作出提醒:所有的計畫都需要明確的意識到自己正在倡議的是什麼?確認後的下一步是要做出短中長期的規劃,把基礎的訓練跟想要得到的成果先預列出來,這樣一來華山與共伴計畫這個平台,才能夠連結更多內外部資源與可能性,共同創造文化與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