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影響力-將文字內化成自己的選擇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 專業領域業師諮詢 側記】

撰文:繆子琳、共伴計畫專案

 

  共伴計畫期待夥伴團隊在各個領域中發揮影響力,透過行動去找到關懷、支持的途徑,也因此本次邀請品學堂的黃國珍執行長與團隊分享如何透過軟性的行動,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協助關懷、支持的對象。黃國珍執行長致力於透過推廣「閱讀」,提倡孩子培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換位思考,以目標尋求支援

 

  本次參與專業領域業師諮詢為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及微亮計畫,針對各自團隊執行過程所遇到的困難進行諮詢。現今許多團隊,可能依照一個在意的議題進行倡議、推廣,然而團隊在倡議的過程中,能如何促進政府端重視、促進政府與民間的合作呢?

  近年來民間能量蓬勃發展,越來越重視公私協力的治理方式,透過這種方式補足單由政府或民間推動時的單一導向問題,讓複雜的公共議題得以藉由政府與民間的協力治理,得以透過多方資源、行動尋求解方。

  黃國珍創辦人提到,所有議題的推廣可以分為兩個問題來作探討,首先可以思考以團隊的角度來說,團隊的行動解決的是哪些標的群體的問題呢?以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為例,主要針對「孩子」在體制內,可能受忽略的情緒教育為出發點,若要引起政府重視、支持,更要換位思考,該行動能協助政府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並讓雙方得以有確切呈現的效果,就有機會從中切入,搭起民間與政府合作的橋梁。

  以政府端來說,近期推動之108課綱強調「生命教育」,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在執行的計畫,若轉變為教材、教育方式,就有可能解決教育政策上如何提供適洽之生命教育課程內容。「藝能科並非單純技藝上所能達到的事情,而是他從藝術開始進入到孩子內心進行再塑。」黃國珍執行長如此說道,也陳述了如何透過藝文達到生命教育課程之目的。

 

閱讀習慣與年齡層

 

  針對在做生命設計的微亮計畫,除了透過問卷探討現今世代人們選擇科系後,與實際就業後間的關聯,回到學生時代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如何建立生涯探索的課程,讓學生能在學期間認識自己、尋找未來就業方向。

  然而如何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讓人們願意拿起書閱讀呢?黃國珍執行長表示,線上、影音的傳播一定廣於紙本,而代表人物而言,與其選擇一名非常知名、非常崇高的權威性人物,不如找一群真正貼近這個年齡層的KOL,或是直接讓這個年齡層的人一同加入,引發年輕人的共鳴。

 

建立起思考脈絡,閱讀習慣的養成

 

  回到黃國珍執行長的專業,好奇在現在世代下,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發現臺灣的孩子並非不擅長閱讀,而是『不善常思考』,因為想知道更多事情,才會去閱讀更多,閱讀是讓我們達到目標的一個必經之途,所以閱讀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工具、過程。」,藉由提問,讓孩子建立透過閱讀尋求解答的過程,也讓孩子了解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培養閱讀的動機。

  透過閱讀進而去理解,再形成創作或想法的過程中內化,影響人們對於事件的不同看法、觀點的產生。回到閱讀的影響,其實也潛移默化影響了人生、工作,內化成人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