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內在發展到永續的進程

【共伴計畫:文化永續.創新實踐 專業領域業師諮詢 側記】

撰文:繆子琳、共伴計畫專案

 

 2020年度共伴計畫業師諮詢來到最後一位,從商業管理、文創產業、教育層面看共伴計畫外,我們也邀請到了知名歌手鄭宜農,她具有多重的創作者身分,有音樂創作者、歌手、文字工作者,同時也具有演員身分,也從多種創作者的面相來分享創作歷程以及對永續的看法。

 

創作的空間與深度

 

  本次參與諮詢的微亮計畫提到,期望未來能透過工作坊,讓許多人「共創」的活動,激發彼此的靈感與想像,提到創作,許多人都有對創作的想像,在創作領域如此廣泛下,如何理解並呈現一個領域呢?

  鄭宜農提到,身為創作者很重要的是累積自己的文化底蘊,透過創作的過程「找到創作真理或人生意義」,最終也不一定會有個明確目標。對於明確目標而言,鄭宜農也提醒給創作者一定的空間、距離,不要預設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成果,拉開距離也能保障初入創作領域的人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

  現代科技發展,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得以加入創作領域,也促進了創作領域的滾動,創作雖然有門檻,但卻並非將人拒於門外,團隊能做的,更多是列舉各個領域中的「門檻」,讓所有有意加入創作的人能快速評估自己的優劣,尋找突破自我的途徑。

 

團隊發展及永續的可能性

 

  鄭宜農提供給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建議則是,除了透過戲劇演出的參與外,更可以增加年輕人對劇團的行政層面工作,例如參與劇團的企劃及行銷,包含社群媒體經營、風格營造等,能迅速地讓參與者凝聚,並且讓青少年能更清楚實際的支出、營運及維護內容。

  讓年輕人認識、實際操作,也是促進永續的一種方式,以團隊經營層面來看,從由專業經營者操作企劃及行銷固然為常態,讓尚未有經驗、不知從何做起的人們,累積底蘊、歸類,除了實務操作的培訓外,更重要的是同步強化心靈層面的穩固,並讓這整個循環走向健康、可持續性的。鄭宜農認為這是永續很重要的精神之一,永續發展的根源,很多時候是可以從個人的心態、發展,進而擴大到群體之中。

 

個人與永續間的關係

 

  回到個人本身的狀態下,大家時常會用實際的東西來檢視、評價自己,甚至會用「才華」來評斷自己,「試想今天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幫你換尿布的人不會在意你的才華,只會在意你對他是否友善」,鄭宜農以此做為借鏡,也從此作為出發點回頭談到「永續」。

  共伴計畫以推廣的文化永續為核心目標,鄭宜農相信永續的根本在於「帶著良善的態度,各自努力」,並非強制灌輸自身想法於不同世代的人,而是以開放的狀態分享、一起學習、成長,其實就會自然地導向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