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馨儀、共伴計畫專案

  

  共伴計畫從2021年1月策略夥伴的初次串聯會議、團隊各自在上半年的計畫投入執行,及5月份三組團隊的期中分享會,看似平順展開的共伴計畫,也必須面臨疫情的劇烈變化。在疫情仍屬嚴峻的6月中旬,共伴計畫的團隊們腳步未歇,三個策略夥伴團隊—小鎮文創、青藝盟、微亮計畫,與華山第一次全程線上聚首,共同對「跨域合作計畫」討論並產出具體的合作共識與執行對策。

 

  長期與亞洲創生團隊互動的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對共伴計畫的國際網絡串聯提出發想,提議讓共伴計畫策略夥伴們與馬來西亞、日本進行跨國對話交流。何培鈞近期剛透過與馬來西亞的創生交流活動,結識曾獲大馬傑出青年薪傳獎、十大傑出青年獎的共享舞團創辦人馬金泉,因此熱切地希望進而促成共享舞團與策略夥伴「青藝盟」在表演藝術教育推廣領域的交流機會。會後針對在臺日交流方面,小鎮文創也提出將透過「Breathe TOKYO 東京深呼吸」與策略夥伴微亮計畫創辦人許恆愷,邀請過往以「地域活化協力隊」身份移居至山形縣戶澤村的鈴木英策先生進行臺日對談,將藉由臺灣與日本的地方創生與社會設計的實務經驗分享,並對個人生命探索、地方創生及社會參與的關係提出思考。

 

  除了共伴計畫的國際交流的討論之外,微亮計畫更提出「聲音漫步華山」的構想,希望能以聲音記錄下閉園期間的華山,進而「開放」華山,未來也將「聲音漫步華山」於跨域共同計劃的線上展示,邀請觀眾感受華山的獨特聽覺體驗。華山的林璞藝文總監也提出,華山非常歡迎策略夥伴團隊將華山拱廳空間作為studio,讓外界藉由拱廳studio能更為直接地觀看與理解團隊所進行的各項專案樣貌,也期待藉此協助團隊提高能見度,以及與更多潛在團隊與組織單位進行合作串聯。

 

  在這次的「跨域合作計畫」的討論當中,值得注意的是,看似組織理念與計畫內容相異的三組策略夥伴團隊,由於小鎮文創對國際資源網絡的積極串接,而即將促成了臺馬與臺日互動交流,這也達到共伴計畫的其中一大目的——促進文化生態系的共伴效應。而若我們進而思考微亮計畫「聲音漫步華山」的意義,也許此提案不僅止於一場突如的奇想與行動,也許更是在溫柔地提醒人們,在這常規彷彿已然瓦解的疫情當下,也要經常以不同的角度與方式持續地體驗,在平凡或特殊的時刻,保有詮釋及創作表達的自由。此外,透過華山自主地提議進一步開放團隊對於場地空間的運用,也可以看見共伴計畫策畫單位也不斷思考調整,以能更大地發揮華山與共伴計畫的價值及文化社會影響力。

 

  共伴計畫策略夥伴團隊也分享疫情期間各自的心情轉換與運作狀態。在4月份已舉辦「共伴的社會設計之旅」社會設計駭客松的微亮計畫許恆愷表示,駭客松參加者們的籌備工作皆即時轉為線上,因此該計畫進程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對於疫情造成的衝擊,許恆愷指出,人們在疫情籠罩的狀態氛圍之下,既有規劃與步調已全被打亂,微亮計畫將更加重視現下人們對於找回生活節奏的迫切需求。青藝盟盟主余浩瑋表示,原定巡演計畫雖直接受到疫情衝擊,但團隊對於青少年的藝術推廣與情緒教育仍持續進行。由於團隊在疫情爆發前,青藝盟已預先錄製在花蓮與臺東的巡演、演後座談與觀眾心得訪談,即使團隊因疫情必須中止巡演,青藝盟仍及時地將實體演出後製轉化為情緒教育巡演數位教材,並公益捐贈給學校表演藝術老師以及安置機構、矯正學校和中介學校。小鎮文創何培鈞則指出,疫情期間團隊的專案以及跨國交流仍持續進行,但悄然改變的,是團隊在此期間將重心轉為對內化與沉澱的注重,及對方法與概念邏輯的思索。何培鈞也正面地表示,小鎮文創期待於疫情之後產生新的輸出,並能與外界激盪出更多的合作。

 

  雖然疫情打亂了共伴計畫團隊們的既有規畫,欣慰的是,在此對談中感受到策略夥伴團隊們的韌性與應變力,在艱困的時刻,共伴計畫仍持續累積能量,不停止找尋與文化、社會、經濟網絡的共伴效應與合作串連的可能性。